玉兰*如乡愁一样纷纷绽放-《依然女生呀呀嘿》
第(2/3)页
一开始。辋川还不是王维的辋川。
“终南之秀钟蓝田,茁其英者为辋川”,开元二十九年,王维四十岁左右。买下了宋之问的辋川别馆,前后居住了将近十四年。宋之问因作得一手好诗,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,并飞黄腾达,一朝封侯,于是在蓝田风风光光地修建了此座辋川山庄。赋诗有:“宦游非吏隐,心事好幽偏。考室先依地,为农且用天。辋川朝伐木,蓝水暮浇田。独与秦山老,相欢春酒前。”至于最后为何要转让给王维,并无史料相记。但辋川到了王维手上,可谓相得益彰,真正的应风应水应景应心了起来,那一川如玉的风月,孜然沁入王维的情致,犹似得了诗意画意禅意的精髓,出落得愈发绝世出尘。
然后,辋川因王维,亦因王维的《辋川图》与二十首描述川内景点的小诗名扬天下。《辋川图》如今虽已无存,但后人临写不少,对于画中景色,凡观者皆心驰神往,千余年来,一直是文人士族的精神之所向。
相传图中景色宛若仙境,有林木苍郁,溪流潺湲,峰峦耸翠,秋冬春夏,变幻莫测,阴晴雪雨,空濛迷茫,整个画卷云飞水动,意境淡泊,悠然尘外。将辛夷坞、漆园、椒园、孟城坳、华子冈、文杏馆、斤竹岭、鹿柴、木兰柴、茱萸泮、宫槐陌、临湖亭、南垞、欹湖、柳浪、栾家濑、金屑泉、白石滩、北垞、竹里馆二十景全部收纳其中,配以绝句,诗画可交映,可独立,画入诗,诗如画,非常奇幻,妙不可言。
王维这一首写玉兰的小诗,描绘的就是辛夷坞的风光。
应是紫玉兰吧。紫玉兰开花之时,形似出水芙蓉,紫苞红焰,傲立枝末,正是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”的景色。可以想象,那么清静又生动的春天,那么盛大又寂寞的花事,在空旷的幽谷中发生了又发生,鼓荡的小南风咝咝掠过人间,掠过山涧,枝头的花朵,纷纷开放,纷纷飘落。
美吗?美得有些伤感。
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,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。言下之意,恰与人所说的有寄慨,透露作者内心苦闷暗合。王维写辋川诗是在晚年,即安史之乱以前。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知政事,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,朝政就日趋黑暗,社会矛盾已显尖锐。彼时王维虽亦仕亦隐,但依然心关朝政,加之他又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,对朝廷不满却又无能为力,纵然他禅心礼佛,沉静旷达,可写下的诗作,难免还是带有现实情感中的痕迹。或悲戚,或苦闷,或伤感,譬如《孟城坳》中的“来者复为谁,空悲昔人有”,《漆园》中的“偶寄一微官,婆娑数株树”,又譬如,这首《辛夷坞》中的“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”。
《诗薮》中亦云:王摩诘所作《辛夷坞》,读之身世两忘,万念皆寂。
其实我更喜欢后者的说法,虽然两者并不十分矛盾。我的脑海中常浮现书上所说的王维,是怎样的妙年洁白,风姿郁美,怀抱琵琶在山谷中幽幽弹唱,俊逸得似一支辛夷。或许,还是那“身世两忘,万念皆寂”八个字蛊惑了我,在我心里,并不希望王维辋川中的风月沾染上一星半点的政治。我希望的是,辛夷的开,辛夷的落,美丽或感伤,都是原始的力道,原始的气味,像辋川的山水一样,身世两忘,只为开落。
到了宋代,便有辛夷如雪,纷纷的开,纷纷的落,一直落到了王安石的柘冈中。
乌塘渺渺绿平堤,堤上行人各有携。
试问春风何处好?辛夷如雪柘冈西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