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734章 流言惹人嫌-《北颂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向嫣听到了寇季有办法将向家小妹接出宫,心里也稍微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寇季笑道:“此事一时半刻也办不了。我们暂且不去提它。我过来找你,是有一件事需要你帮我分析一下。”

    向嫣微微坐起身,一脸郑重的盯着寇季。

    寇季十分难得的请她分析问题,她觉得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。

    寇季见到向嫣一脸郑重的模样,失笑道:“轻松点,不是什么大事,只是一个小事。赵絮那丫头老大不小了,也到了婚配的年龄,如今她在府上住着,各地拔尖的士子如今也在府上住着,你觉得赵絮有没有可能从中觅得一个佳婿?”

    向嫣听到这话,略微一愣,一脸狐疑的道:“你怎么关心起赵絮的婚事了?”

    寇季缓缓的将赵絮和包拯之间的事情讲给了向嫣。

    讲完以后,寇季道:“小苏洵叫嚷着说,包拯对赵絮有爱慕之情,但我猜测,包拯应该是发现了赵絮的身份,所以才会在小苏洵胡说八道的时候,帮赵絮说话。”

    向嫣若有所思的点头道:“包拯看似在帮赵絮说话,其实是在暗中保护小苏洵,他是怕小苏洵说出什么犯忌讳的话,惹上杀身之祸。”

    寇季点头,道:“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只是小苏洵和赵絮明显没有看破包拯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向嫣略微有些迟疑的道:“所以相公找妾身,是为了分析他们三个人的心思吗?”

    寇季点点头,又摇了摇头,“包拯对赵絮应该没有什么爱慕之意,应该只是将赵絮当成朋友。小苏洵没心没肺的,心思都写在脸上,不用猜。

    我找你,主要是想让你帮我推测推测赵絮的心思。

    你也知道,女儿家的心思最难猜。”

    向嫣眨了眨眼,道:“相公是想知道,赵絮对包拯有没有爱慕之情?”

    寇季笑着点头道:“不错……”

    向嫣失笑道:“若是有情呢?相公难道还要棒打鸳鸯不成?”

    寇季闻言,恶趣味的笑道:“若是有情,那我就奏明官家,等今科殿试的时候,让官家点包拯一个状元,然后将赵絮许给他。”

    向嫣一脸意外的道:“相公将包拯一个素不相识的士子带回府上,明显是看好他,有心栽培他。他要是取了赵絮,那可就成了驸马了。

    我朝驸马可是不许出仕的。”

    寇季笑道:“我朝驸马能不能出仕,那还不是官家说了算?”

    向嫣愕然道:“相公的意思是,包拯真要是做了驸马,相公会想办法谏言,让包拯出仕?”

    寇季缓缓点头。

    向嫣长叹了一口气,幽幽的道:“那相公恐怕要失望了。”

    寇季略微一愣,一脸疑惑的看着向嫣。

    向嫣细细的分析道:“赵絮应该是相信了小苏洵说的话,觉得包拯对她有爱慕之意。但她对包拯明显只有朋友之情,并爱慕之意。”

    寇季狐疑的道:“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向嫣笑道:“赵絮若是对包拯有爱慕之意,怎么可能呆呆的跑到书房去找你?她肯定是一脸娇羞的跑到后院来找妾身。

    她去书房请教你这个先生,说明她心里将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个学业上的问题,而非私情。

    小苏洵说包拯对她有爱慕之意,但她对包拯却没有爱慕之意。

    她将包拯和小苏洵当成朋友,所以在得知了包拯对自己有爱慕之意以后,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包拯,所以才会到书房去请教你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?”

    “妾身岂会骗你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寇季有些意兴阑珊的道:“可惜了……”

    向嫣有些意外的道:“相公似乎很想看到包拯和赵絮喜结良缘?”

    寇季笑道:“我就是觉得包拯过的太清贫,娶了赵絮的话,应该会过的滋润一些。”

    向嫣听到此话,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寇季知道了赵絮对包拯没有爱慕之情,也就不再关注此事。

    他相信,以包拯的智慧,一定会完美的处理好他和赵絮之间的朋友之情。

    此后几日。

    寇季就待在后院里陪着向嫣。

    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一众士子在前院吟诗作赋好不快活。

    一群未来的文坛大佬坐在一起,自然是佳作连连。

    一首首的佳作传出了寇府,传扬到了汴京城,让范仲淹等人名声大噪。

    在范仲淹等人名声大噪的时候,一则小小的流言也传开了。

    流言称呼。

    枢密使寇季,把持了此次文试科考,他已经内定了进士的名额,并且将能中进士的士子,全部邀请到了府上。

    流言一出,汴京城内自然是一片哗然。

    那些盘踞在汴京城各个会馆的士子、国子监和太学两大学府的士子,纷纷站出来质疑寇季主持文科科考的公平性。

    一些人还跑到了吕府、王府、张府,请三位宰相出面作主。

    只是吕、王、张三人,皆闭门不出。

    士子们在三位宰相府上没有得到帮助,就只能去找六部尚书,以及文坛的一些大儒。

    然而,六部尚书,几乎都是闭门不见。

    只有一些大儒,站出来为士子们张目。

    此事越闹越大。

    最终闹到了朝堂上。

    年终最后一场大朝会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们齐聚在垂拱殿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们向赵祯施礼过后,分成两班站好。

    刚刚站定,一人出现在了殿中,奏道:“臣殿中侍御史里行高若讷,有本要奏……”

    高若讷是一个三旬上下的人。

    他出现在殿中以后,立马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注意。

    高若讷此前在商河县担任知县,后经过了御史台的御史知杂举荐,出任了殿中侍御史里行。

    他是刚被举荐上来的,所以垂拱殿内认识他的人不多。

    赵祯听到了高若讷的话,淡淡的宣了一声,“讲……”

    高若讷躬身一礼道:“近些日,汴京城有传言称,枢密使把持文试,并且暗中内定了进士人选,将一应进士人选邀请到了府上做客,直言枢密使处事不公,此事已经在汴京城内传的沸沸扬扬了。

    还望官家明查……”

    赵祯高坐在殿中,听完了高若讷的话以后,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,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,“朕知道了……”

    高若讷迟疑了一下,没有多言,退回了班列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