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明的政治制度虽然是新建的,柔和了现代管理制度,但政治文化毫无疑问是从满清承袭过来的。理论上讲,是不可能生君相之争的,可却因为朱敬伦大胆的放权,导致文官集团独立意识的恢复。这种独立意识,慢慢促使他们开始否决皇帝的态度,在政治上开始形成自己的思路。 从大方向上看,这是一种进步,是开明的君主与强干的文官相结合,可问题是,朱敬伦能做到开明,官僚却未必强干。 从奴仆化士大夫走来的文官,骨子里带着阴柔,却拥有了至少是宋明时期的独立意识,于是又造成了另一种政治失衡。 这才迫使朱敬伦导演了这次政变。 政变的结果是陈芝廷辞官。 后继者是九月多回国的。 正是出行欧洲长达半年之久的赫德。 赫德受宠若惊,却早有预谋,或者说图谋许久。 国际上震动,一个外国人,做了另一个国家的相,这种现象,从腓特烈大帝之后,欧洲政治中就很少生了,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,自诩开明,当政期间,任用了大量的法国人,尤其是财政领域,几乎被法国人把持。 之后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,尤其是拿破仑战争之后,欧洲政治彻底送别了客卿政治时代。 现在大明这个东方国家,竟然任命了一个英国人,立刻就让整个西方社会轰动了。 虽然赫德出访欧洲的时候,为了自抬身价,向西方人介绍自己的时候,都表示自己的地位相当于相,欧洲人感到惊奇,但仅此而已,他们理解的相,还是主持政府事务的陈芝廷,甚至在英语中,尚书令的翻译就是相。 现在赫德成了尚书令,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丞相了,不由得欧洲人不震惊。 但总体来说,西方人是持赞许态度的,主要是因为高人一等的心态,让他们从中国人选择白人作为相一事上,感到了心理上的满足,好似证明了西方人确实高人一等一样。 可朱敬伦选择赫德,难道只是为了向西方人谄媚吗? 显然不是,选择赫德,当然有更深层次的理由。 先赫德无疑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,而他的平民身份,在欧洲这种带有浓烈贵族政治遗风的地区,不可能让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,甚至受到贵族文化影响,赫德来东方展的最大目的,就是重新恢复祖先的贵族身份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