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八节 明清和谈-《大国崛起1857》
第(2/3)页
林福祥拒绝了弟弟的说法,他说他不想过问世事,打算专心著书立说,此前他在江西和浙江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写了,但还没有完成,他还需要写很多,关于鴉片战争的,关于太平天国的,他有太多的故事需要写下来了。这本书的名字叫做《平海心筹》,是后世研究太平天国和鴉片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。
林福祥想安宁,但是他这样的人,尤其是还跟朱敬伦有过关系的人,别人是不会让他安宁的,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,一些新办的报纸,中外新报出名之后,很多闲的无聊的文人也心生办报的念头,这样的文人很多,都是不想出仕新朝的旧文人,其中就有认识林福祥的,他们上门来请林福祥写文章投稿,林福祥也不好拒绝。
他们知道林福祥是见过世面的,想请林福祥评价一下国际大事,这个国际主要就是目前清廷、太平天国和大明三个国家,其他英法等国,林福祥不清楚,文人们也不大看得懂,也不感兴趣,他们感兴趣的只是他们认识的天下。
林福祥以笔名平海先生为名,就随便写了写自己的看法,由于他是亲眼所见这几个国家的军队,因此内容详实,加上文笔确实不错,一下子竟提高了报纸不少销量,于是办报的朋友就死缠着他不断的写稿子。
其实最主要的是林福祥敢说话,他评价太平天国竟然认为对方的皇帝很贤明,而清朝皇帝比较昏庸,主要是他接触的是李秀成这种人,而没有接触过杨秀清那些人,可大多数文人的观感都停留在洪秀全、杨秀清这些人的时代,因此难免有争议,有争议才有话题,有话题才有销量。
但是林福祥只字不提大明的事情,他不想对朱敬伦做任何评价,这让办报的朋友非常的遗憾,当然也不太敢说朱敬伦的事情,他们不想出仕,但也不想惹麻烦,万一官府找上门来,关了他们的报纸得不偿失。
不过和谈是目前最热的一个话题,这个却不能不写,逼着林福祥也要他写。
林福祥这才开始关注和谈的问题。
英法美俄四国调停,他们可不是用嘴调停的,尤其是英法两国,军舰已经派驻上海,并且在宁波外的杭州湾一带徘徊,照会明军撤出宁波,认为明军占领宁波,损害了两国利益。
大明则坚持认为明军占领宁波,有力的提高了宁波的管理水平,不但没有损害,反而对两国利益是大大的促进,还拿出宁波海关的最新数据,证明这段时间出口大幅度增长,而不是萎缩,这些数据表到报纸上,让英法两国十分难堪。
法国最先退让,他们在宁波的利益不大,主要就是拿破仑三世的面子问题,他们至今没有跟大明建交。
英国人则拒不让步,宁波海关是英国人掌管的,北亰条约让英国取得了对满清海关的控制权,海关都需要用英国人做监督,所以他们不能放弃宁波这样海港。
另一个争论就是在北亰,四国公使的调停大明接受,愿意撤出北亰,并且与满清签订一份和平条约,但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。
第一,要求满清赔偿大明军费3ooo万两,这是这几年大明所有的军费支出,而这些军费支出当然是用来跟满清作战的。
第二,大明要求满清承认大明的合法地位,双方互相派驻使节,友好往来通商。
第三,要求满清政府将宁波、烟台、天津等口岸城市交给大明管辖,理由是满清低劣的管理严重影响到了大明的经济利益。
第四,解散湘军,大明表示,是因为湘军蒋益澧部率先进攻大明,才引起了这场战争,因此湘军应该为此负责,同时湘军的存在,也是对明清和平的最大阻碍,因此必须解散湘军。
前两条各国都表示了支持,这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,但是第三条他们坚持不肯同意。四国公使同时反对,他们不可能接受大明控制满清的所有重要口岸城市,哪怕大明真的有能力提高这些城市的管理水平,他们也绝对不能接受,他们不能留下被大明控制满清市场的任何隐忧。
而最后一条,清廷自己都不能答应,不敢答应,其实也无法答应,因为他们做不到。他们即不敢解散现在依为柱石的湘军,现在解散湘军等于自寻死路,明军尚且不提,光是被湘军压制在江南一带的太平军一旦失去湘军的压制,会对清王朝造成什么样的打击,清廷上下都不敢想象,当然清廷也没有能力解散湘军,湘军不是他们说解散就能解散的,如果朕是这样,他们也就不用处心积虑的给湘军找掣肘,不会扶持左宗棠和李鸿章来制衡曾国藩了。
除了最后一条,其他条款清廷反倒愿意接受,尽管那些条款看起来,比英法联军签订的条约要苛刻的多,可清廷此时对大明的忌惮也远胜洋人,因为他们很早就有一个洋人只求利益的概念,而对大明,他们则完全没有安全感,他们不敢确定,甚至不敢相信大明也跟洋人一样是为了钱来的,他们生怕大明是来跟他们争天下的,那么将大明的军队留在北亰,就实在是太不让人放心了。
第(2/3)页